2025.09.25

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:数据印证全球领先,数智赋能未来新篇

浏览量:109


9 月 9 日,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、中国航海学会联合主办的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(2025)在重庆举行。论坛传递的核心信息显示,我国内河航运正以设施升级、效益提升、创新驱动的多元突破,加快构建现代化航运体系,其全球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。

一、硬核数据说话:基础设施与运输效能双突破

截至 2024 年年底,我国内河航运的 "硬件家底" 持续扩容且质量升级。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达 12.9 万公里,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 1.6 万公里,为大宗货物高效运输提供了坚实通道;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增至 487 个,内河亿吨级大港数量达到 23 个,苏州港以 5.9 亿吨的货物吞吐量位居前列,展现出内河港口集群的强劲枢纽功能。
运输效能的持续攀升更凸显内河航运的战略价值。2024 年,全国内河货运量达 49.5 亿吨,货物周转量达 2.2 万亿吨公里,分别占全社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 8.7%、8.3%;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更是高达 63.8 亿吨。这些数据印证了内河航运在连接内陆与沿海、贯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中的关键枢纽作用,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 "黄金水道"。

二、投资拉动效应:从基建升级到就业赋能

强劲的发展态势背后,是持续加大的政策与资金投入。2024 年,全国内河水运建设投资达到 2208 亿元,同比增长 9.5%。这笔投资不仅推动了航道整治、泊位升级等基础设施的 "硬联通",更促进了运输服务标准化、流程优化等 "软提升",实现了航运发展质量的系统性升级。
投资的乘数效应更在就业与产业领域充分释放。据估算,2024 年内河水运建设投资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 15 万个,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约 45 万个,为稳就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同时,基建项目的推进还拉动了船舶制造、建材供应、物流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,形成了 "投资 - 建设 - 产业 - 就业" 的良性循环。

三、创新驱动未来:协同共治激活数智新动能

论坛期间披露的多项举措,勾勒出内河航运向智慧化、绿色化转型的清晰路径。长江航务管理局与长江水系 14 省(市)交通运输部门签署《合力共推长江水系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合作备忘录》,将通过信用互通、监管联动、服务融合的跨区域协同,加速长江航运数字化进程,这也是我国内河航运治理格局从 "相对独立" 向 "一体融合" 升级的生动实践。
当日正式上线的 "长江绿色船舶监测系统" 和 "长江船用能源加注系统",与此前试运行的 "长江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监控与服务"" 长江船舶补能加注监管与服务 "等系统形成合力,为长江航运绿色智能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。而" 电池动力船舶在线监测 ""内河枢纽智慧通航服务体系" 等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智慧交通专项标准化试点,更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创新探索已进入行业引领阶段。

从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到运输效能的质效提升,从投资拉动的短期增长到数智赋能的长远发展,我国内河航运正完成从 "追求数量" 到 "注重质量"、从 "要素驱动" 到 "数字赋能" 的深刻转变。在全球内河航运领域,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的影响力持续增强,为构建内外联通、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来源:转载自其他媒体

(以上内容/图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盈滔物流观点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)


返回列表
公司介绍 | 执行官致辞 | 国内物流 | 国际物流 ...